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除草剂无时不刻发生变化 ,激素类除草剂未来还会在农业舞台上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国,除草剂的应用史也仅仅是三十年左右。以前人工除草阶段,虽然费时费力,但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都说,那时候的草没有现在厉害。这也是因为尽管化学除草已经推行了三十年 ,但农田中杂草在变化,抗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相对应的除草剂也在无时不刻发生变化。每年都会有新产品、新有效成分推出 ,但是在市场 、农田中发挥作用的还是一些老面孔。其中就有笔者要跟大家交流的激素类除草剂。

    激素(Hormone)音译为荷尔蒙,它对生物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 ,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激素类除草剂不仅仅具有除草的功效 ,还因为其具有调节、促进植物生理机能的功效,所以更广泛地组合使用于作物生长过程中。这类产品当用作除草剂使用时,更多的表现为速效、强效,这也是其本身特性所致。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激素类除草剂做一下详细的评述,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便于更好地应用。

    12,4-D

    2,4-D是一个非常老的产品 ,其化学名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具有内吸作用的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其盐制剂容易通过植物根系吸收,酯制剂容易被叶片吸收。无论在哪个部位吸收的2,4-D,最终都会积累在芽和根的分生区,抑制植物生长,出现一系列的畸形表现 ,最后死亡 。大家都知道 ,2,4-D只是一个统称,其制剂不仅仅有酯 、酸  ,其衍生物还有异辛酯等。2,4-D作为酯类用途相对广泛 ,即使现在,东北市场为有效遏制刺儿菜、苣荬菜 、兰花菜(鸭跖草)东北三菜,仍在广泛使用 。下面就各个产品的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等做一下评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2,4-D丁酯

    2,4-D丁酯,通常用于水稻田和麦田,以57%乳油为主,主要防除双子叶(阔叶)杂草、异性莎科及一些恶性杂草,如鸭舌草 、眼子菜、三棱草 、蓼、豚草、野苋 、藜等。在田 、谷田也有应用,但相对应的用药风险系数较大,因此使用时更严谨。

    2,4-D丁酯,不仅仅作为除草剂使用,当浓度低于20ppm时,还可以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对植物的生长有高效的调节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些使用2,4-D丁酯除草剂的田,最终产量比不使用高的原因 。在稀释倍数得当时,2,4-D丁酯可以促进的生殖生长,有效增加了分蘖。

    2,4-D丁酯在浓度大于100ppm时 ,会阻碍植株生长,具有干扰植物体内激素平衡 、破坏植物传导组织 、抑制光合作用的效果 ,这就是其作为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因此其两面性决定了盲目加大药剂浓度会产生负面作用,对作物本身的安全性带来风险 。

    笔者曾亲历在田由于2,4-D丁酯使用时间过晚、浓度偏大 ,导致不抽穗,或者抽穗畸形、发育不良等现象。



    在高温时节如果2,4-D丁酯使用于田浓度偏大,可导致芯叶不展开 ,拧成针状生长 。


     2,4-D丁酯最大的危害是残留和飘移 。飘移无需细说,是雾化的药液随风飘散到附近的作物,导致邻近作物产生药害 。笔者知悉的一家著名企业在搬迁2,4-D原药反应釜时,没有清洗干净 ,残液滴漏到路面,导致路两旁的杨树以及棉田大面积受害,赔偿损失达几百万 。此外 ,残留更是让很多老百姓吃到苦头 ,一个2,4-D原药生产车间的职工,工作服清洗多遍后 ,到自己家棉田走了一趟 ,而蔫。笔者也亲眼见到药害 ,一眼断定为喷雾器残留2,4-D丁酯导致的药害 。



     东北田为防治三菜,苗前封闭以及苗后茎叶处理仍然添加57%2,4-D丁酯500~1000毫升/公顷,但必须关注天气因素,避免药害发生 。由于土壤因素 ,东北田苗前封闭要避免淋溶药害的发生。对于恶性阔叶杂草刺儿菜、苣荬菜等,部分东北区域可尝试推广2,4-D与草甘膦混剂,防效不错 。

    2. 2,4-D异辛酯

    除草特性 :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触杀型除草剂 。

    适用作物 :、、。

    防除对象:小蓟、苣荬菜、鸭跖草 、问荆、藜 、蓼、米瓦罐 、龙葵 、苘麻、离子草 、繁缕、苋菜、?草 、苍耳、田旋花等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

    防治田阔叶杂草,用50%乳油66~88ml/亩 ,对水30~40kg茎叶喷雾;防治田阔叶杂草 ,播后苗前用50%乳油86~122ml/亩,对水30~40kg进行土壤喷雾;防治田杂草,播后苗前用50%乳油76~90ml/亩,对水30~40kg进行土壤喷雾。

    2,4-D异辛酯从一出现,更多地是与其他产品混合使用 ,也更好地规避或降低了2,4-D丁酯的许多不足之处(如残留 、耐低温差等) 。美国陶氏益农的麦施达是最典型代表,对付田抗性播娘蒿防效相对突出。

    2,4-D类除草剂具有相对低价高效 、防治靶标除草剂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在粮食作物集中区域,一定情况下还将继续发挥余热 。例如防治田的麦家公 ,最好的药剂还是2,4-D丁酯。2,4-D耐低温性差也是大家必须要注意的 ,避免使用过程中药害的发生 。但是其残留和原药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处理决定了它们的寿命不会长远。即使新的化合衍生物出现 ,大家也要了解这类除草剂的共性和劣性,真正有效地让这类除草剂产生作用。

    2、24

    24氯化学名称为2-甲基-4-氯苯氧乙酸,作用原理和2,4-D相同,但挥发性和作用速度稍差,所以在飘移性上,也就是对周围非靶标植物的药害风险比2,4-D低 。但在低温下药效差,尤其是二甲四氯钠盐在气温≤15℃时的早春使用很容易造成药害。

    田除草剂已从磺酰脲类单剂产品过渡为磺酰脲类+乙羧氟草醚 ,然而24氯一直是田长盛不衰的药剂。虽然近两年受年前土壤墒情好、年后倒春寒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复配或者混剂产品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然而大家不可回避的现实还是田除草剂24氯使用泛滥,从钾盐 、钠盐、铵盐到异辛酯 ,24氯也在丰富着自己的家族 。双氟磺草胺的出现更是完美带动了24氯的发展,双氟磺草胺+24氯如同田乙莠合剂,双剑合璧,还将继续引领田除草剂的发展。现在田杂草选择性越来越强,厂家、销售终端以及老百姓普遍喜欢统筹统治的产品,无非就是多种药剂混配或者组合使用。大家在使用时 ,还是应该深入了解农田的杂草靶标是什么,尽可能减少无关或者作用不大药剂的使用,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各种药剂混配或者药剂自身特性产生的药害问题,降低风险系数。


    田除草剂进入烟嘧磺隆时代后 ,虽然烟嘧磺隆对香附子等莎草科杂草防效不错,但是加入24氯后,得到有效升级,如青岛金尔农母便在部分区域创造了奇迹 。氯吡嘧磺隆的出现虽然对该类组合产品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性价比、杀草谱具有一定优势以及用药技术的完善 ,这类产品组合不会就此退出市场 。

    24氯不管是在田、田还是水稻田,安全性都要略高于2,4-D类产品 ,耐低温性也要优于2,4-D类产品,虽然活性及杀草谱略低,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安全是第一位 ,也是必须保证的 ,如果2,4-D类退出市场,24氯类产品的舞台也许会更宽广。

    24+草甘膦,很多情况下其优点超越了百草枯,这一组合使24氯进一步升华 ,草甘膦的速效性得到有效提高,杀草谱也更加完善,在百草枯退出舞台,草铵膦、敌草快不能完全替代的情况下,这类混剂的市场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不管是钾盐、钠盐还是铵盐,24氯粉剂或者颗粒剂剂型 ,在使用时,二次稀释是非常关键的,24氯容易吸潮结块,因此要尽量避免。

    24氯受药剂本身特性及各方面原因的影响 ,尽管亩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安全性也相对有保证 ,但是其耐低温性仍是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笔者曾亲历一种不耐低温麦种,在同等情况下 ,由于使用24氯导致药害严重。




    激素类除草剂还有一些品种,由于市场占有率及用量较少、发展前途不明朗,在此不一一表述。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到:

    1) 激素类除草剂自身表现的特性较独特,作用迅速,靶标明确,防效显著 ,这是此类除草剂最大优点 。

    2) 激素类除草剂是把双刃剑,优劣参半,缺点同优点一样突出,把控好安全是关键 。

    3)激素类除草剂都是内吸性除草剂,与草甘膦混配,很好地弥补了百草枯的退市 ,虽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但不可否认,对付一些恶性杂草还是不可或缺。

    激素类除草剂功能强大 ,笔者认为 ,激素类除草剂未来还会在农业舞台上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希望大家真正有效地利用好激素类除草剂 ,从而使这类除草剂为中国农业做出更大贡献!




XML地图